
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,防控需围绕管理传染源、切断传播途径、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展开,重点包括牲畜检疫、规范养殖、个人防护及疫情监测等措施。以下是具体防控策略:
一、传染源管理
1.严格牲畜检疫与扑杀
对养殖场、屠宰场的牛羊猪等易感动物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,发现阳性个体立即扑杀,并对同群动物隔离观察。
新引进的牲畜需隔离检疫至少30天,确认无感染后方可混群饲养。
2.免疫接种
在流行地区对健康牲畜接种布鲁氏菌疫苗(如S2、A19等弱毒活疫苗),降低动物感染率。
疫苗使用需遵循规范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人员感染或环境污染。
二、切断传播途径
1.规范乳肉制品处理
生鲜乳需经巴氏消毒(70℃加热30分钟)或煮沸后饮用,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及内脏。
加工过程中防止生熟交叉污染,刀具、案板等用具需 清洗消毒。
2.加强养殖环境卫生
定期清理牲畜圈舍,使用石灰水、含氯消毒剂等对地面、饲料槽消毒。
流产胎儿、胎盘等污染物需焚烧或深埋,严禁随意丢弃。
3.职业暴露防护
兽医、牧民、屠宰工等职业人群需穿戴口罩、手套、防护服,作业后及时用肥皂洗手。
皮肤伤口需妥善包扎,避免接触动物血液、分泌物。
布鲁氏菌IgG/IgM检测试剂盒(ELISA )
必要时,直接在孔中进行血清稀释和吸附剂处理
适用于自动化 ELISA 系统
ELISA 方法基于测试样品中的抗体与吸附在聚苯乙烯表面的抗原的反应。未结合的免疫球蛋白被洗掉。酶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在 步中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。在新的洗涤步骤之后,借助底物溶液 (TMB) 开发结合偶联物,以产生蓝色可溶性产物,在加入止酸溶液后变成黄色。
产品特点
高性能,必要时使用冻干偶联物保证稳定性。
样品和对照均经过处理,以补偿移液的变异性。
带有单独分解孔的颜色编码板。
彩色、即用型液体试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