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,其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等疾病相似,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。抗基孔 肯雅热病毒IgG抗体在感染中后期出现,并可长期存在于血液中,表明既往感染。本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(ELISA),利用纯化的基孔 肯雅病毒抗原预包被微孔板,用于特异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样本中的CHIKV IgG抗体。本产品适用于基孔 肯雅热感染的辅助诊断、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力评估。
本试剂盒采用间接ELISA原理。
将纯化的基孔 肯雅病毒抗原包被于微孔板孔内。
将稀释后的样本加入微孔中,如果样本中存在抗CHIKV IgG抗体,则会与孔内的抗原特异性结合。
洗板去除未结合的成分。
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(HRP)标记的鼠抗人IgG抗体(酶标二抗),该抗体会与结合在抗原上的CHIKV IgG抗体结合,形成“抗原-抗体-酶标二抗”复合物。
再次洗板去除未结合的酶标二抗。
加入底物TMB(四甲基联 苯胺)进行显色反应。孔中结合的酶催化无色TMB转化为蓝色产物。
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,颜色由蓝色变为黄色。
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(参考波长630nm)下测定各孔的吸光度(OD值)。OD值与样本中CHIKV IgG抗体的含量成正比。
组分 规格 数量
预包被抗原微孔板 12孔×8条 1板
CHIKV IgG阳性对照 1.0mL 1管
CHIKV IgG阴性对照 1.0mL 1管
样本稀释液 30mL 1瓶
酶标试剂(HRP-抗人IgG) 12mL 1瓶
浓缩洗涤液 (20×) 30mL 1瓶
TMB底物溶液 12mL 1瓶
终止液 12mL 1瓶
封板膜 4张
说明书 1份
未开封试剂盒:保存于2-8°C,有效期12个月。
已开封微孔板:应将剩余板条放入带有干燥剂的密封袋中,于2-8°C保存。
其他液体组分:使用后请及时盖紧瓶盖,于2-8°C保存。
浓缩洗涤液:如有结晶,请于37°C水浴至完全溶解后再进行稀释。
禁止冷冻!
样本类型:人血清或血浆(EDTA、肝素钠或枸橼酸钠抗凝)。
样本处理:样本应清澈透明,无沉淀或悬浮物。避免反复冻融,高脂血、溶血或污染的样本可能影响实验结果。
样本稀释:使用前需用样本稀释液按说明书要求进行预稀释(常见稀释比例为1:100)。
准备工作:将所有试剂和样本恢复至室温(20-25°C),并轻轻摇匀。按需配制好工作浓度洗涤液(将20×浓缩洗涤液按1:19用蒸馏水稀释)。
设孔:设置空白孔1孔(只加样本稀释液)、阴性对照2孔、阳性对照2孔、样本孔若干。
加样: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100μL已稀释的阴性对照、阳性对照和待测样本。空白孔加100μL样本稀释液。盖上封板膜,37°C孵育30分钟。
洗涤:弃去孔内液体,每孔加满工作洗涤液,静置30秒后弃去,重复洗涤5次, 一次在吸水纸上拍干。
加酶:除空白孔外,每孔加入100μL酶标试剂。盖上封板膜,37°C孵育30分钟。
洗涤:重复步骤4的洗涤过程。
显色:每孔(包括空白孔)加入100μL TMB底物溶液,37°C避光显色15分钟。
终止: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,轻轻混匀,此时蓝色立即变为黄色。
检测:在加入终止液后15分钟内,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OD值(建议使用630nm作为参考波长进行双波长校正)。
有效性判断:
阴性对照平均OD值应 < 0.15。
阳性对照平均OD值应 ≥ 0.8。
空白孔OD值应 < 0.08。
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,否则实验无效,需重做。
临界值(Cut-off)计算:
Cut-off值 = 阴性对照平均OD值 + 0.15
(注:此计算公式为常见示例,具体请以实际试剂盒说明书为准)
结果解释:
阴性 (Negative):样本OD值 < Cut-off值。表明样本中未检测到CHIKV IgG抗体。
阳性 (Positive):样本OD值 ≥ Cut-off值。表明样本中存在CHIKV IgG抗体,提示既往感染或已产生免疫应答。
本试剂盒仅用于体外诊断
操作时必须穿戴实验服、手套,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,所有样本和试剂均应视为有潜在传染性物质进行处理。
不同批次的试剂组分不得混用,请在有效期内使用。
加样时请准确计时,确保所有孔的反应时间一致。
显色反应对光敏感,需避光进行。
实验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、接触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判断。